12BET官方网 12BET官方网 12BET官方网 12BET官方网

【明德讲堂报道】M206:观象与授时??中国古代的天文学

  • 创建时间: 2014-10-15
  • 3131

1.jpg

演讲中的孙小淳教授

2.jpg

台下的同学们

3.jpg

孙小淳与同学们互动

2014108日,月全食如期而至,雁栖湖校区教一002室的同学们也恰巧聆听到一场有关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史的讲座,尽管因为雾霾的原因看不到月食。来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孙小淳研究员,就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的一些问题与大家分享了他的思考和体会。12BET官方网胡耀武教授主持了这场讲座。

孙小淳从考古资料、文献调研以及实物复原等多角度向大家讲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仪器、功能、成就和影响,重点向同学们介绍了圭表、浑仪和水运仪象台等展示出中国古人智慧的天文仪器,并通过与西方类似仪器的比较分析,显示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卓越地位。

中国古代天文学有两大功能,即历法和占星。在孙小淳看来,历法不仅仅是安排节气、规定年月,更主要的是要起到预测作用。如果根据历法不能推测某种天文现象的出现,如月食,那就说明国家治理存在问题,导致天象不在历法推测范围之内。如果出现了日食,皇帝则要写诏书反省自身,大臣就可以趁机进谏。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代天文学研究为政治提供了话语,可以对皇帝权力进行制约。这也是中国古代帝王重视历法的重要原因。历法的另一个作用是观测日月五星的运动,如果出现五星连珠或者金星与火星相遇,古人认为这是大凶的天象,预示着将有灾难发生。孙小淳认为,不能简单地将占星归为迷信,古代的历法与天文密不可分,历法不能脱离占星,占星更不能没有历法;占星是一种文化,是古人探索天人关系的重要体现,值得去分析和研究。孙小淳还对大家耳熟能详的杞人忧天提出了新解。他认为,在古人眼中天与人是对应的、有共鸣的,讲求天人合一,人处于宇宙之中,对自己所在的环境有天生的好奇心,所以才有了杞人忧天的故事。杞人的忧虑看似没用和荒谬,但却是终极问题,而我们现在缺少的正是敢于提出和研究这种问题的人。

正如孙小淳所说,讲座的目的不在于向大家灌输一些天文学知识,更注重的是启发大家去思考,特别是用另一种方式去思考。相信通过这场讲座,同学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会感受到一种不同的思考方式,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所裨益。【图文/朱雅婷】

主讲人简介:

孙小淳,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员、副所长。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天体物理学专业;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获天文学史博士学位;200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天文学史研究。兼任国际科学史学会执委、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天文学史委员会副主席、国际科学史学院通信院士等职。

延伸阅读:

明德讲堂创办于20129月,是12BET为培育研究生人文素养而设置的系列讲座,包括思想、社会、历史、文艺和人生五大系列,每学年举办100场。讲座邀请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做主讲人,从各个侧面透视思想世界、社会万象和冷暖人生,致力于国科大研究生人文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