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6日,应12BET官方网邀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张柏春研究员为12BET师生带来明德讲堂M931期讲座。此次讲座也是12BET官方网45周年院庆系列讲座之一。讲座设有主会场:12BET雁栖湖校区国际会议中心,另设有分会场:12BET玉泉路校区教学楼阶二1教室。尚智丛教授主持本场讲座。
张柏春研究员的报告主要涉及中国早期现代化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张老师指出,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现代化的主要线索是工业化,伴随着技术与科学的进步。
张老师认为中国早期的现代化始于19世纪的中叶。在19世纪40年代和19世纪50年代,现代化进程尚处于逐渐启动阶段。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西方工业社会战胜了中国农业社会,并完成了前者对后者的扩张。这一时期中国的现代化还限于对西方军事技术的初步认识和态度,林则徐、魏源等人意识到“西洋”的“坚船利炮”,故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但这一主张未被朝廷采纳。
自19世纪60年代起,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等洋务派官员开始创建新式的军事工业,拉开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序幕。1965年,中国第一个官办兵工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成立;同年,李鸿章创办金陵制造局;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张柏春研究员指出,随着新式工厂的建成,洋务运动的参与者认识到引入新科技知识的紧迫性。徐寿、华蘅芳仿制出蒸汽机和轮船,后来到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翻译馆,与外国学者合作翻译科技书籍,这些书籍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近代科学启蒙作用。此外,1967年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的前学堂传授法国的舰船制造技术。这所学校培养的员工虽然能够仿造一些轮船,却不能自己做到技术上的“推陈出新”。
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洋务运动逐渐由“求强”转向“求富”,朝廷支持有限地引进西方矿冶、纺织、电报、铁路等技术,兴办新型企业。这对传统农业社会产生了冲击,例如,农业人口进入工厂,促进了人口有规模的流动,可能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农业和手工业产品遭遇工业化产品的竞争,甚至受到进口工业品倾销的打击;新生的工业社会及其技术冲击到农业社会的传统文化。
1895年,清朝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这成为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标志。在张老师看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当时中国人对工业社会与近代科学缺乏了解,难以合理地展开工业化进程及相关的科技和教育等事业,常常采取“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举措。清政府从应对列强的坚船利炮入手,仿制西方兵器和舰船,之后发展军工所需的部分工业。为了加强“海防”,打造了一支亚洲最大的近代舰队。然而,北洋水师在火器和其他技术方面不能及时更新,甚至日常维护、弹药供给与军事训练都不到位。
甲午战争的惨败使部分中国人“觉醒”。戊戌变法和庚子事变之后,朝廷不得不“力行新政”,接受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主张。张老师指出,直到1900年,上海等地兴起的工业社会与中国庞大的农业社会及西方工业社会相比显得微不足道,工业结构极不合理,基础工业和科技教育严重滞后,机器设备和科技人才等对外依存度很高。洋务运动时期清朝分四批向美国派遣的120名留学幼童,但这些职工在1881年被朝廷下令提前召回,当时仅有个别人完成了大学学业。仅由此例,我们也可以理解早期现代化的艰难与曲折。
庚子事变之后,中国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终于出现了制度性突破。在张之洞与刘坤一等人的努力下,朝廷在1902年至1904年启动了学制改革,使得科学和技术成为新学制中的重要内容。由此,通过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逐步以科学和技术武装青少年,为社会提供懂得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新型人才。在张老师看来,清末的学制改革实际上是一场“不亚于辛亥革命的革命”,即一场知识革命,也是当时近代世界科学革命的延伸。从那时起,近代科学革命以来的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主编被移植到中国,在工业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此外,张柏春研究员还向国科大学子们介绍了中国早期现代化中科技人才的人生经历。通过回顾侯德榜的例子,张老师认为在技术和工业领域当中,创业的管理经营者与创新的技术研发者及其他们的合作都至关重要,因此,他建议国科老员工们要选择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通过介绍数学家陈省身的学术经历,张老师建议青年学子们在学习阶段要认识到自己是否有相应的专业才能,在研究中要找准自己的研究方向,在求学之旅中要追随最好的老师。
在张老师报告结束后,同学们热情地向张老师进行了提问。一位同学提问道:“教育体系改革的作用及意义是什么?今天中国培养了过多研究人员是否合适且是否需要?”张老师的回答指出,当代中国教育体系特别看重高考的公平公正。但客观上,目前的应试教育导致员工们不善于把握问题,在独立承担研究项目方面缺乏创造力,似乎不易成为顶尖的创新人才。在张老师看来,程序化训练培养出的人才不一定都是具有天赋的顶尖人才。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着应试教育、超前教育及过度施教等问题。因此,教育体系的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主持人尚智丛教授也向张柏春研究员进行了提问。尚老师问道:“在晚清的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动荡,在今天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否会存在同样的问题?”。张老师的回答认为,今天中国的现代化意味着新型工业化,这方面不存在类似晚清农业社会时期的争议。工业化在今天有着更多的含义。对于当前中国的现代化来说,工业化的关键问题在于创新。例如,要通过创新,由制造大国发展为制造强国。
讲座最后,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明德讲堂M931“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技术与科学”就此落下圆满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