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0日,受12BET官方网邀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吴小红教授为国科大师生带来明德讲堂M957期讲座。讲座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教二楼229教室与玉泉路校区教学楼阶一3教室举行,主题为《考古学的科技支撑》。讲座由国科大12BET官方网考古学与人类学系蒋洪恩教授主持。
吴小红教授首先介绍了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是主要根据实物遗存来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问。通过对有限甚至是支离破碎的人类活动留下来的实物遗存,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从而完整地复原古代社会。随着考古学的不断发展,自然科学技术和方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吴小红教授基于考古学的定义指出,考古学研究是一个从人到物、由物及人的过程,在从实物遗存中提取信息这一环节,自然科学技术扮演了重要角色。历史上,考古学的建立和发展始终和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关联。地层学和类型学作为考古学科的基本方法和看家本领,和自然科学有着深厚的渊源;遥感考古、物探方法和年代测定方法等考古研究方法也都基于自然科学技术;随着技术的细化,数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材料学以及空间与地球科学等学科都可以在考古学研究当中找到适用之处。例如考古学中的年代学,就涉及许多学科。考古学年代可分为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相对年代的研究方法主要依靠地层学和类型学。而绝对年代的方法则主要与自然学科有关,可以为我们提供跨年代与地域的研究标尺,包括碳十四测年、热释光和光释光测年、古地磁测年、不平衡铀系测年、钾-氩和氩-氩测年、裂变径迹测年、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氨基酸外消旋测年、黑曜岩水合层测年与Be-10测年等。考古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时间、环境、气候、资源、人、精神文化、衣食住行、经济形态、工艺技术(资源利用)与社会组织结构等。
其后,吴小红教授结合了几个考古学研究的具体案例,说明了在实践中如何使用碳十四测年方法,如何综合运用多学科的方法,来还原古代社会历史中有关衣食住行的生活图景,揭示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地关系。如在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的发掘过程中发现了少量碳化稻米与早期陶片,二者都是关于新石器时代农业起源非常重要的遗物,需要对其进行年代测定。年代测定表明陶器的出现早于农业的出现,可能是应对寒冷时期的策略。由此可见年代问题所对考古学问题的解决非常重要。再如田螺山遗址的发掘出大量处于饱水环境的古动植物遗存,通过对水稻田地层分别取样测定年代,再结合遗址内部的年代研究,解决了田螺山遗址河姆渡文化时期有无水稻田的问题。
吴小红教授特别强调了考古学中的科技支撑的重要性。自然科学方法与考古背景相结合,将考古事实与历史文献相结合,使得自然科学的方法最终能够回答人文学科领域的问题。
讲座最后,蒋洪恩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吴小红教授对老师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本场讲座也在积极交流中圆满结束。